近日,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傳來好消息,該校徐集賢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發方面獲得重要進展,創造了穩態效率26.7%的鈣鈦礦電池,刷新該領域世界紀錄。
從“科技之花”綻放到產業聚“鏈”成勢,以創新為“金字招牌”的安徽,站在新能源“風口”,搶抓光伏產業發展戰略機遇,不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在向陽追“光”之路上一路疾馳。
安徽省銅陵市220千伏湴陽水面光伏電站。新華網發(郜小兵 攝)
創新驅動 光伏產業“向陽而生”
今年7月,總部位于安徽合肥的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電源”)與沙特ALGIHAZ成功簽約全球標桿儲能項目,容量為7.8吉瓦時。該項目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交付,2025年全容量并網運行。
作為安徽本土培育起來的一家創新型企業,經過多年發展,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新能源電站集成等業務均已躋身國際領先地位。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陽光電源實現營業收入310.20億元,同比增長8.38%。2023年該公司光伏逆變器出貨量蟬聯全球第一,產品廣泛應用于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陽光電源生產車間。(受訪者供圖)
“當前全球能源結構正處于深刻變革之中,我們持續深化全球市場布局,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大幅提升產品更新速度和競爭力。”陽光電源光儲集團副總裁張顯立認為,技術優勢變現為經濟效益的關鍵,在于打好“組合拳”,不僅要突破技術瓶頸,加速產品迭代,還要提升企業的營銷、服務及ESG治理能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技術硬實力是企業的發展底氣所在。在安徽省宣城市,成立僅4年多的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新技術、新場景的創新迭代,不斷提升產業的含綠量,今年訂單量實現了翻番。
“光伏電池組件更新迭代快,企業只有強化技術儲備,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曉華表示,他們在異質結疊鈣鈦礦這一前沿技術路線上已開展小規模試驗,預計明年疊層電池中試線將投入使用。
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創新活力,安徽省近日提出,到2027年,該省將累計創建各類國家級創新平臺10個以上,認定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超200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00家,規上制造業企業實現創新平臺(研發中心)全覆蓋,全行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提升到2.5%以上。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創新體系。
創強鏈條 “千百億”藍圖呼之欲出
自動焊接、自動敷設、AGV小車自動“運”貨……走進滁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條自動化單晶組件制造生產線正高效運轉中。
作為安徽省較早布局光伏產業的地市,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滁州光伏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建立起了覆蓋石英砂、硅片、光伏玻璃、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逆變器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條,實現百億產業項目、特色產業集群、上市企業縣域全覆蓋。
近年來,依托石英砂資源優勢和出口較為便利的區位優勢,安徽不斷培育壯大光伏產業鏈。截至目前,安徽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鏈企業共計520多家,12家百億級企業2023年度合計營收達到2800億元,占全省光儲產業規模總量的75%。
遠景定遠智慧儲能共享電站。新華網發(宋衛星 攝)
“龍頭企業營收占比高,影響力大,對產業鏈的拉動作用強,是我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在安徽省工信廳電子信息處副處長、省光儲辦產業推進組組長呂秀峰看來,推動龍頭企業群體發展壯大,加快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梯度培育,有利于夯實全省光儲產業發展底座,構建協同高效光儲產業生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韌性和競爭力。
向“陽”而生,逐“光”而行。按照規劃,到2027年,安徽省將力爭在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培育2家千億級領軍企業、20家以上百億級重點企業。
呂秀峰表示,安徽省將聚焦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制造、應用等關鍵環節,以“千百億”龍頭企業壯大發展為主要目標,以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為工作重點,統籌資源、綜合施策,加快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相互依存、協同高效的發展生態。
創優服務 打造產業發展“優生態”
7月30日,安徽省光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供需對接會在合肥召開。會上,陽光電源、隆基綠葉、晶澳科技等20家供需企業路演了主打產品及采購需求情況,圍繞建立供應鏈合作進行深入交流,8戶企業現場簽訂采購意向協議,意向合同金額27.5億元。
“供需對接會要常態化舉辦,建立健全企業問題訴求閉環辦理、對接合作閉環落實機制,日督促、周通報、月統計,實實在在惠及產業鏈企業。”安徽省工信廳副廳長、省光儲辦執行副主任姚凱表示,組織召開全省光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供需對接會,就是舉辦全省光儲上下游“相親大會”,構建企業之間溝通、合作的橋梁。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安徽省在做實做細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各項工作上下足功夫,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來推進。
工人在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某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公司的車間作業。新華社發(阮雪楓 攝)
合肥協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生產企業之一,2021年僅用153天就完成了項目建設并于當年9月末順利投產,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117億元。“所在地園區通過包聯服務的方式,收集企業訴求線索,堅持接件即辦、首問負責,為企業發展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該公司副總經理王萬暉說。
目前,安徽已完成從硅片、電池片、組件及配套,到逆變器、儲能、系統集成及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布局,形成了以合肥、滁州為引領,蚌埠、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等地特色布局、競相發展的光伏產業新格局。
此外,安徽還通過打造世界制造業大會、投資安徽行、“徽動全球”等高水平開放平臺,為科技和產業創新營造了開放包容、多元共生的良好生態。目前,世界制造業大會已連續舉辦六屆,2023年促成合作簽約項目587個、總投資3425億元,成為安徽“雙招雙引”的“金字招牌”。
安徽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馮克金表示,安徽將搶抓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機遇,搶占產業制高點,積極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奮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李東標)
來源:新華網